飘天文学 > 其他小说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第24章 24、风起
    正统十三年在风雪中悄然而至。

    一切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二月底,英宗还是亲率亲王重臣前往天寿山祭祀祖宗,直到三月初三才回到北京,出来接受完百官朝贺,就下诏责孟养宣慰司献思机发,也就是思任发的长子。

    正统十一年,在麓川之役中,思任发病重被明军斩杀,思机发向明朝乞降。次年,黔国公沐斌再开边事,三征麓川。思机发的叔叔思陆发请和,思机发率残部逃往缅甸,据守在南鸠江右的孟拱城,并成为新一代的绍法。去年九月,思机法派遣使者朝贡,意图使朝廷承认其合法性。由于朝廷并不知道思机法已完全控制孟拱一代,派遣使者要求孟拱当地头目半送思机法亲自入明朝谢罪,自然是无果而终。

    这次英宗下旨,除了声讨缅甸方面的罪行,三月十七日,命都督同知王骥佩平蛮将军印,充总兵官,率南京、云南、湖广、四川、贵州官军士十五万人往讨思机发。

    郕王抱着儿子亲了几口,听着他叫爹爹,脸上漾出大大的笑容,这才吩咐奶娘抱了下去。

    汪舜华对麓川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兴趣,毕竟远在天边;三月十五,英宗亲自主持殿试,次日发榜。

    今年殿试的规模不大,只有151人入围,会试第三的彭时为状元,陈鉴为榜眼,会元岳正为探花。

    汪舜华想到参选秀女的那年,也是会试之年。这么一算,自己到这里,已经四年了。

    日子真快。

    彭时她是听说过的,和李贤、商辂都是成化前期的名相,历史上评价很高;陈鉴和岳正没听过,但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,自然不是寻常之辈。

    只是闲下来八卦,觉得这一科真的很有意思。

    正统戊辰科确实很奇葩。状元彭时是儒生不说,榜眼陈鉴是神乐观道士;探花岳正是庶子,父亲去世后,受到虐待,母亲带他到大兴隆寺躲避,虽未出家,但被戏称为和尚。因而此科鼎甲儒、道、释三教俱全;而年龄最小的李泰,拜了太监李永昌作义父,也算天下一大奇闻。

    彭时字纯道,又字宏道,号可斋,江西安福人,年三十三。自幼稳重嗜学,聪慧过人。年纪稍长,随从叔伯研习《春秋》。他博览群书,通晓经义。为文有奇气,下笔滔滔,皆惊人语,识者异之。正统六年,乡试中举;正统十年下第后,进入国子学。他潜心学习,颇有时誉,祭酒李时勉对他寄予厚望。

    历史上,“土木之变”后,朝廷无人,郕王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。得知继母去世,彭时极力推辞,郕王不允,他这才受命。彭时入仕一年多即参预大政,实属罕见,也可想见当时朝廷乏人到何种地步!瓦剌退军后,他获准回家守孝,但也因此忤逆了上意。守孝期满后,到翰林院供事,不再参与内阁事务。英宗复辟后,在文华殿召见彭时,说:“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?”彭时叩头。第二天英宗仍命他入阁,兼翰林学士。《明史》称“阁臣自三杨后,进退礼甚轻。为帝所亲擢者,唯时(彭时)与正(岳正)二人。”英宗当时信任李贤,多次单独召见他谈话。李贤推重彭时,说:“彭公,是真君子啊!”彭时与李贤、吕原关系融洽,三人共处内阁,同心辅佐朝政。

    成化初,在李贤、陈文相继去世之后,彭时继任内阁首辅。彭时立朝三十年,孜孜奉国,刚正耿直,力持正理,保全大体,不畏权贵,直言相谏。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,有任何的论奏、举荐,都不让当事人知道。平日安居没有懒惰之容,日常生活非常俭约,不喜声伎歌舞,有古时大臣的风范。

    英宗喜欢彭时的风度,选取庶吉士时,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,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,才可任用。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。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,彭时对牛玉说:“南方之士出于彭时之上的不少,怎能压制他们?”过后,选了十五人,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。

    榜眼陈鉴也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,首先,他是一个道士。陈鉴字贞明,高安人,号方庵、芳庵、心远楼,长洲人。他的父亲陈洵犯罪被发配辽东,母亲改嫁。父亲把他托付给了好友范叔瓒,但范叔瓒的家人不能容纳他,将他送给了神乐观道士王一居为弟子,整日为王道士抄写经文。后来因为聪明,被同乡看中,这才开始钻研儒学。他一辈子没有结婚,出使高丽时,当地为他安排□□,作诗谢绝;他为文辩博,笔札遒劲典雅,但好谈论,喜讦人隐私,所以得罪了不少人,历史上官至河南参议,致仕而终。

    探花岳正同样命运跌宕起伏。岳正字季方,号蒙泉,顺天府誋县人。授编修。天顺初改修撰,以原官入阁。因忤石亨、曹吉祥,谪钦州同知,戍肃州。成化初,因为李贤推荐起复,但期望太高,对李贤任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十分不满,正好小人作祟,引起李贤的反感,就让他去兴化做知府了。他在当地兴修水利,灌溉良田数千顷,并节省开支,整顿库存;结果引起了当地士大夫不满,群起攻击,心中十分苦闷,不久便致仕了。

    新进士的履历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,毕竟大家还有日子要过。

    四月里,下旨免浙江、江西、湖广被灾秋粮;五月,遣使捕山东蝗,不久命刑部侍郎丁铉抚辑河南、山东灾民。

    五月初七,嫔御万氏诞下皇次子见清,稍早之前,魏氏诞下皇三女。

    而就在端午节宫宴上,汪舜华收获了一个好消息——她再次怀孕了!

    可能东西实在油腻,也可能气温太高有点中暑,她觉得有点头晕,钱皇后看出了她气色不对,招呼御医来,一看,居然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。

    这下大家都高兴起来。

    郕王也很高兴,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儿子,但他仍然不嫌儿子多的,毕竟这年头讲究多子多福,何况藩王都靠生儿子挣朝廷的钱。只是王妃汪舜华此前有了许诺,宫女们对他退避三舍,他和汪妃新婚燕尔,又一举得男,对妻子很是满意,所以并不计较这些,反正日子还长。

    因此回到王府,郕王就开始吩咐身边内宦宫女要好生伺候,一边交代长史仪铭,奶娘丫环之类的也要准备着。

    已经有了个儿子,心理压力小了很多,这时候觉得生男生女都好,生个儿子,以后就是郡王;生个女儿,凑成一个好字。

    他这样放松,汪舜华自然心情也轻快很多,只是想到时局,又免不了有些焦躁。

    稍后一条消息来的很是劲爆——禁用铜钱。当时宝钞通行,但市廛仍以铜钱交易,每钞一贯折铜钱五文。于是五月初六日,监察御史蔡愈济为此奏言:请出榜禁约,仍令锦衣卫、五城兵马司巡视,有以铜钱交易的擒治其罪,罚以十倍。英宗从其请,禁用铜钱交易。

    宝钞的事情,汪舜华以前上网时知道一点,但到了这里才真切的体会到什么叫纸币泛滥、物价飞涨。听说□□年间,一石米值钞一贯;永乐初年,一石米炒到值钞一百贯,后来回落到三十贯;宣德七年,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五文;正统九年,米价正式涨到宝钞一百贯,明钞已不能通行,扔在大街上都没人要。

    现在朝廷居然想拿这种废纸当货币,搞笑呢!经济规律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好吗?你不让人家用铜钱,难道不能用银子,甚至干脆以物易物?除了加重百姓负担、便宜拿着宝钞纳税的商人,导致恶性循环并损害中央权威,还有屁用?

    汪舜华拨弄着瑶琴,一曲《梅花三弄》流泻而出,这与电视剧的主题歌不同,甚至和后代流行的谱子也不尽相同,是按照□□的儿子宁王朱权所著《神奇秘谱》来的。

    朱权不仅是当时有名的军事家,而且多才多艺,自经子、九流、星历、医卜、黄老诸术皆具,且戏曲、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,而且耽乐清虚,悉心茶道,著有《茶谱》,对茶文化颇具贡献。

    郕王现在没有任何野心,自然以这位前辈为楷模,想着以后也能悠游林下,做个富贵闲人。他不止一次的跟汪舜华探讨以后就国以后,要多置田宅,最好建一处园林。他母亲是江南人,见惯了烟雨水乡,听说那里有很多园林,十分优美。

    汪舜华的嘴角已经不能挤出笑容了,她伏在丈夫怀里,觉得这样优美诗意的梦想很快就会在现实的浪潮下被拍打得粉碎。

    果然,七月初一,因为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淫雨,黄河在直隶大名府决堤,渰没三百余里,坏军民庐舍二万区有奇,男妇死者千余人——这个数字估计是打过折扣的。英宗命户部遣官赈恤,除其租税;没过几天,又得到消息,黄河在河南决堤,淹没多个地方,工部侍郎王永和治之;与此同时,京城又闹蝗灾,遮天蔽日。

    不过此时,贵人们更关注另外一个八卦:南京刑部侍郎齐韶弃市。

    当时陈王夫与亲戚贾福争袭指挥一职。齐韶接受陈王夫的贿赂,想夺贾福的官给他,被南京大理寺少卿廖庄驳斥。齐韶将贾福捶打至死,被逮捕,陈王夫也诬陷廖庄,两人都被投进诏狱。

    明朝不像宋朝优待文官,有了□□太宗的先例,后世子孙杀大臣没什么心理负担,而且买官卖官,又出了人命,杀了便也杀了,只是大家都认为皇帝之所以杀他,是因为……吃醋。

    事情要从当年皇帝选后的时候说起。当初,皇帝本来看上了百户史宣的女儿,想要立为皇后;但太皇太后张氏不许,她看中了钱氏。于是钱氏被立为皇后,史氏却被遣送出宫,但皇帝对她念念不忘,想过些时候再接她进宫。偏偏齐韶是个好色之徒,委托兵部侍郎徐琦、驸马都尉赵辉到史家提亲,纳为续弦。这在当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,一些高官重金求购落选的女子,毕竟能走到这一步,都是国色天香的大美人,皇帝原来也没当回事。只是齐韶偏又得罪了王振,于是让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把这件事捅了出来,皇帝一想到自己看中的女人被他抢了,自然不痛快,于是特下中旨,将其斩首。

    汪舜华听着八卦,心里说千万不要抢皇帝的东西,否则就是作死!

    七月二十日,宣布罢大臣保举之法。宣宗时为搜罗贤才,命大臣旁求俊人,布按二司知府有缺,令京官三品以上者保举。本意是好的,只是时间久了,难免多有弊病:先所荐举,后有过恶,则力加掩覆,贤否混淆,保举不公。这还是客气了,更深了说就是名目长大的拉关系走后门,结党营私团团伙伙。因此,英宗听从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涂谦谏言,遵洪武、永乐旧制,凡方面知府,从吏部于内外九年考满官内,选其才识优长、志行卓异者升授,或者由亲擢朝臣才德素著者任用为便。

    八月二十四日,又以吏部言:近者方面知府缺员,停罢会官保举之例,其郎中、员外郎任满九年,亦宜免会官考试。仍遵旧制,从本衙门堂上官并都察院考核,本部覆考,奏请升黜。英宗采纳其议,罢各部郎中员外九载会考制度。

    四天以后,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罗亨信奏陈:永乐时诏边卒尽力开垦,不征其税。皇上即位之初,亦遵旧制。今户部遣官于大同、宣府,经量新垦之地,每人除八十亩外,余地每亩征税五升;而塞北军士守边效劳,岁无宁日,其余丁无他生业,惟事田作。每年自正月伺候接送北虏使臣,至二月出境,三月始得就田,七月又得采草,八月以后修关务边,十月又将迎接使臣。计一岁之中,不得尽力于田亩者常十之六七。况边境之地,沙碱硗瘠,霜早雨迟,收获甚微。听其自食、方能勉强自给。若征其税,则人人畏难,不敢耕种,衣食不足,必致逃窜。户部官只知积粟,不知守边得人。人心不固,虽有粟谁与共守?且今边警频至,正宜布恩信以结人心,岂可生事,乞罢经量征税。英宗允准。

    年底前,得到了南方战报。十月,王骥身率大军抵金沙江,渡江直抵孟养,斩杀无数,思机发死于乱兵之中。南部诸部落皆惊:自古汉人无渡金沙江者,今王师至此,真是天威。王骥与思任发子思禄约定,许其以土目统辖各部,居孟养如故。复与立石金沙江为界,誓曰:“石烂江枯,尔乃得渡。”思禄畏惧,听从朝命。王骥等班师回朝。

    但距离太平盛世,仍然还有一步之遥。江西佃户邓云,在正统初年,因愤杀豪强,与弟避匿在福建宁化乡绅陈正景家,分别改名为茂七、茂八。后来流亡到沙县,佃耕为生。当地官府为防叶宗留率领的福建矿工叛军进攻,编民为甲,自制兵杖以护地方。邓茂七被推为总小甲。

    当时沙县一带官绅在福建布政使宋新的庇护下欺压百姓,强迫佃农把田租送进仓库,逢年过节还要送鸡鸭鱼肉,俗称“冬牲”,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。

    正统十二年,邓茂七被推为二十四都总甲,率领民兵负责地方防务。他联络众佃农拒送冬牲,并令田主自运租归,深得民心,远近民众皆依附。田主将此告到县衙,县衙派人前来,邓茂七不理。官府派弓兵前去拘捕邓茂七,邓茂七杀死弓兵,拥众起义。延平府派兵300人前往镇压,邓茂七设下埋伏,官军被杀伤几尽。

    今年二月,他邀陈正景等到沙县陈山寨杀白马祭天,与参加起义的将士歃血为盟,宣告正式起义,自号铲平王。与叶宗留呼应,东南一带大为震动。10天之内,叛军人数发展到数万之众。尤溪蒋福成、清流兰得隆等也起兵响应,八闽震动。邓茂七率叛军迅速攻占沙县,并在延平郊外的王台一带设立总甲、里长。逾月间,邓茂七叛军发展至10万余人,设置官吏。四月,邓茂七率军攻占杉关,连下光泽、邵武、顺昌等县。尤溪炉主蒋福成组织炉丁和贫苦农民万余,袭据尤溪,声援邓茂七。不久,蒋福成与邓茂七联合,全歼前来沙县进剿的邓洪新部官军2000余人,并向闽中重地延平府挺进。六、七月间,邓茂七率军围攻延平,都御使张楷登城宣抚,遭邓茂七严斥;朝廷又命御史丁瑄诏谕劝降,又遭邓茂七当众撕毁书信,并斩杀使者。张、丁恼羞成怒,派精兵四千扑向叛军,又遭邓茂七设伏,溃不成军,只好上疏朝廷,请增兵进剿。

    邓茂七趁此有利之机,分兵南下海宁、泉州等20余州县,前锋进至广东海阳县境。叛军所到之处,深得民众响应,聚众达80余万。不但控制了大半个福建,还攻破江西石城、瑞金、广昌等地,三省震动,形成了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。

    朝廷震动,冬十一月,英宗令宁阳侯陈懋充总兵官,保定伯梁珤、平江伯陈豫副之,太监曹吉祥、王瑾提督火器,刑部尚书金濂参赞军务,前往征讨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处州贼流劫金华诸县,永康侯徐安备倭山东。十二月,广东瑶民作乱。

    一步之遥,英宗没想到,这是他终生无法跨越的一步。飘天文学小说阅读_www.piaotianx.com